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歷代 LANCER Evolution 進化史 EVO 之路


歷代 LANCER Evolution 進化史 EVO 之路





Lancer Evolution性能房車堪稱日本三菱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零式戰鬥機以來,最令全球男性血脈賁張的極致性能機器。10月初剛於日本國內上市的第十代 Lancer Evo.,有著更犀利霸氣的外觀視覺效果,推出前已深受全球性能迷高度矚目,因此國內的中華三菱特別趕在第一時間,帶國內媒體赴位於北海道 的十勝研究所試駕這輛性能勁駒。


性能表現全面提升
Evo. X充滿肅殺之氣的外觀,在10月深秋的楓紅輝映下,看起來特別有感覺。引擎蓋下換上全新代號4B11的2.0升Turbo引擎,由於引擎衝程縮短,引擎轉速攀升的速度顯得十分敏銳,鏗鏘有力的排氣聲浪,更令人全身為之沸騰。
雖說280匹最大馬力相較於歷代Evo.談不上有 很明顯的進步,但在三菱新開發的SST雙離合器6速自手排變速箱與S-AWC全時4驅系統匹配下,駕馭表現有著全面性的大幅躍進。SST系統有 Nomal、Sport和Super-Sport 3種換檔模式,在Super Sport模式下的換檔反應極為敏銳,相較於專業賽車手做的跟趾動作已過之而無不及,即使不是很熟練的性能玩家也可以輕鬆上手,將Evo. X的強悍的動力性能悉數發揮,體驗最完美的駕馭感受。

內裝充滿跑格殺氣
三菱在十勝研究所規劃的試駕體驗路段並無法做太激 烈的極限操駕,但在繞椎時展現的均衡動態反應,以及高速周回車道上穩定的高速循跡表現,已讓參與試駕的國內媒體讚不絕口。試駕這輛選配了跑車套件的GSR 頂級車型,配備18吋低扁平比跑車胎,依舊能兼顧一般行車應有的舒適性,對注重整體行車均衡表現的性能玩家肯定很有說服力。


坐進車艙,戰鬥氣息濃烈的內裝鋪陳,搭配包覆性、 支撐性絕佳的Recaro跑車布椅,對駕駛氣氛的提升有百分百的加分效果。目前Evo. X在日本國內的報價介於300~375萬日圓之間,中華三菱有相當高的引進意願,引進車型傾向採用SST雙離合器自手排系統的GSR車型,但要等與日本原 廠進行過售價協商後才會明朗。


三菱Lancer Evo. X小檔案

車身尺碼(車長×車寬×車高):4,495×1,810×1,480mm
軸距:2,650mm
引擎型式:直4 DOHC 16汽門 渦輪增壓
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280匹/6,500轉
最大扭力:43.0公斤米/3,500轉
驅動方式:AWD全時4輪驅動
排檔設計:5速手排或雙離合器SST 6速自手排
0~100公里/時加速:日規車原廠官方限制不可公布
極速:日規車原廠官方限制不可公布
平均油耗:9.9公里/公升(原廠數據)
日本售價:2,997,750~3,750,600日圓(台灣未定)

《Lancer Evo. I~IX代進化史》

三菱Lancer Evo.從1992年推出至今,15年已發展出10代車款,一直深受全球性能迷的愛戴,堪稱道路版的Rally賽車。如果你喜歡日本動畫「頭文字D」,應 該對劇中須藤京一率領的Lan Evo軍團印象深刻,那就是一個以Lancer Evo.改裝車進行公路競飆的車隊。
在現實生活中,Lancer Evo.歷代車款的性能都非常強悍,自始至今均採用2.0升Turbo引擎與全時4輪驅動系統,然而引擎動力、機械構造、車體剛性、車身配重、底盤設定、 內裝介面則隨著車型世代不斷進化,呼應著Evolution的車名,成為同一年代市售性能房車的最佳代表。以下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過去9代Lancer Evo.的車型進化史。

【1992】◎Lancer Evo. I
1992年第一代Lancer Evo.發表,分成GSR與RS兩個車型,代號4G63的2.0 Turbo引擎可輸出250匹最大馬力,搭配5速手排與4輪驅動系統,只生產了2,500輛,以符合FIA對Group A賽車的最低產量規定。


EVOLUTION誕生 - Evolution I
1992年9月,將過去參加三菱WRC (世界拉力冠軍賽 ) 的代表車種 GALANT VR-4之引擎、配備(Packaging)直接移植到精巧車體上的頂級拉力賽車種 (Rally Car) 終於問世。將永不休止的「進化」冠入名稱中的LANCER、EVOLUTION於焉誕生。
精工細鑄的4G63型渦輪增壓系統 (Turbo Unit )
EVOLUTION 的動力系統(Power Unit)採用GALANT VR-4中開發成熟的2L渦輪增壓裝置規格之4G63型引擎。而且自GALANT時代起,更施予調校(Tuning),達到最大馬力輸出250ps,最大 扭力31.5kgm的規格,因此動力配重比(Power Weight Ratio)為4.96kg/ps,可說是史上最強的跑房車(Sport Sedan)。為了提昇渦輪增壓引擎(Turbo Engine)的弱點,亦即冷卻效率,在為達到輕量化而採用的鋁製引擎蓋(Hood)上設有排氣口(Air Outlet),可由前方保險桿上的開口部看得到配備自動灑水器(Water Spray)的大型進氣冷卻器(Inter Cooler)。實現WRC所追求的功能,具侵略性的外觀,徹底打破過去跑房車的表現。 



精巧的車體與強而有力4WD系統
全長 4310mm,全寬1695mm的精巧型車體採用跑車型流線設計。小巧的車體搭配強力的引擎,同時將其卓越性能展露無遺的4WD系統,為極度重視平衡感的 拉力賽車種(Rally Car)之必要條件。驅動系統選用GALANT VR-4代代相傳的中央差速器(Center Differential)+黏性耦合式的限滑差速器(Viscous Coupling)之全時(Full Time) 4W系統,懸吊系統(Suspension)沿用LANCER 1800G SR之系統。由於採用前麥花臣支柱(MacPherson Strut)式與後多連桿懸吊系統(Multi-Link),為了因應增大的動力與扭力,而施以專用的調校(Tuning)。煞車系統方面,前輪採用15 英吋的煞車碟,後輪採用14英吋的煞車碟。



拉力賽車種(Rally Car)所需性能一應俱全的跑房車
在 追蹤EVOLUTION的軌跡前,首先必須了解這輛車誕生的原因。WRC(世界拉力冠軍賽)是以生產2500台市售車為主的Group A車輛相互競爭的賽車運動。因此參賽車種(Homologation Model)必須具備在拉力賽車中勝出的各種性能。包括適合拉力賽車的精巧型車體、動力驚人的引擎、可因應千變萬化路面的懸吊系統等基礎性能。參考 GALLANT VR-4得到的資料,擁有精巧車體的LANCER雀屏中選。Rally Art Europe教練Andrew Cowan讚嘆LANCER EVOLUTION是「為了拉力賽而誕生的車種」,可說是具備所有勝出條件的革新車種。


【1993】◎Lancer Evo. II
1993年底推出的Evo. II,針對底盤懸載重新設定,以提升其柏油路面的操控反應;Turbo引擎的增壓棒數略微提高,所以最大馬力比初代Evo.提升了10匹,總產量達到5,000輛。


為了求勝而不斷進化 - Evolution II
一般汽車每隔四年會進行一次車種改良(Model Change),而EVOLUTION只經過一年半就達成了車種改良。在對抗的WRC中,要求永不停頓的進化與改良。為了勝出而實現的「進化」意義在EVOLUTION II中表露無遺。
進一步展現戰鬥力,提昇10ps馬力(Turbo Unit)
為 了WRC而問世的EVOLUTION相當受到日本國內的拉力賽(Rally)、汽車障礙賽(Gymkhana)等賽事運動之車手的歡迎。為了回應大家的支 持,特將II的最大馬力輸出提高到260ps。這是藉由提昇閥上揚(Valve Lift)量與渦輪增壓裝置的過給壓,重新檢討排氣效率而得到的成果。壓縮比和進氣冷卻器的容量雖然沒有變更,但變更為提昇渦輪增壓裝置外殼(Turbo Housing)材質強度的SUS鋼筋,達成與EVOLUTION名實相符的進化,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此外,為了有效率的展現出增大的動力,變速器 (Transmission)更進一步的Close化,將1、2檔變更為低速齒輪(Low Geared) 。 



具備極致性能的車體結構
和 EVOLUTION相比,在外觀上雖然沒有太大的改變,但為了呈現出更為極致的性能,而進行了各項變更。車體在補強之後,提昇了30%的抗扭剛性,後差速 器採用機械式的LSD,以實現靈敏駕馭的操控性能。在前方保險桿下方,配備了大型氣壩(Air Dam Extension),同時尾翼設計分叉(Wicker)形狀,可見車體設計相當重視空氣力學(Aerodynamics),回顧其後EVOLUTION 外型的變化,這是令人玩味的事實。



提昇操控性為首要課題 EVOLUTION II極重視操控性的提昇。特別由於是沿用1800GS R的車體,使得EVOLUTION的後輪罩(Rear Wheel House)受到限制,195/55R尺寸的輪胎為最大的極限,但因為EVOLUTION II把輪弧拱罩(Wheel Arch)加寬,而可以採用205/60R15尺寸,此外,亦擴大了輪距 (Tread),前輪擴大了15mm,後輪擴大了10mm。軸距(Wheel Base)亦延長了10mm,為2510mm。此外,懸吊系統方面,亦提昇了吊臂類的抗扭剛性,重新加強彈簧性能(Spring Rate)和避震器(Damper)的避震能力,進行各種細緻的改良。特別是前懸吊系統,使懸吊幾何的準確性更為精密,藉由減少操控時外傾角 (Camber)的變化,使前輪的牽引力(Traction)更為安定,以提高回車駕馭性能,此為一大特色。

【1995】◎Lancer Evo. III
1995年初Evo. III發表上市,換上全新的Turbo增壓器,最大馬力輸出再增10匹,底盤設定變化不大,不過車體空力設計經過精密的風洞測試,無論視覺效果與實際空力效應均有所進化。頭文字D中須藤京一駕駛的就是這款Evo. III的改裝車。


進行徹底改良的前期EVOLUTION之完美結晶  - Evolution III
1995年1月發表的EVOLUTION III充分進化,呈現出第1代EVOLUTION的極限性能。於推出以後,在WRC Swedish中首次獲得優勝,這是EVOLUTION成功的最佳證明。
蘊含WRC致勝秘訣的動力系統
4G63 動力系統在EVOLUTION III中達到了顛峰。藉由變更活塞頭頂部的形狀,設定成高壓縮比,亦即9.0的渦輪增壓引擎,渦輪增壓裝置壓縮側的口徑由60ψ擴大到68ψ,滅音器 (Muffler)也實現了降低排壓的效果,因此最大馬力輸出達到270ps。進氣冷卻器的容量雖然沒有改變,但自動灑水器(Water Spray)增設為2台。此外,以下是與引擎相關的話題,在之後的WRC中蔚為一般常識的渦輪增壓裝置之Anti-Lag系統其實是自EVOLUTION III起才導入的。此系統稱為2次空氣供給系統,在EVOLUTION III中並未實際產生動作,但根據Group A的規定,必須在市售車的狀態下安裝。此一事實重新確認了EVOLUTION與WRC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發揮極致剛性的車體結構+底部結構(Footwork)
EVOLUTION III由於訴求的是高效率的空氣力學與馬力的強化,因此相當引人注目,而車體亦流露出無與倫比的成熟感。特別是車體的抗扭剛性和II相比,提昇了20%。 懸吊系統方面,雖然配置並沒有變更,但進一步強化各吊臂類的剛性。特別是此點,是日本國內的賽車運動(Motor Sport)和Group N中,參加海外拉力賽的車手提出來的要求,經改良後,可將強大馬力發揮的淋漓盡至,實現安定完美的駕馭性能。 



凝聚致勝性能的流線外型
在III中最顯 著的特徵即為具衝擊性的外觀。在II中雖然注重空氣力學的外觀曾造成極大的迴響,但III可說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特別是車子的前半部(Front Section),為了在引擎、煞車器的冷卻方面,積極運用空氣的流動,而進行了徹底的改良。在保險桿整體,擴大空氣導管的開口部,氣壩上亦設置有煞車冷 卻用的進氣口(Inlet),此設計充分流露出極致精悍的戰鬥風格。尾翼也重新檢討原本的分叉(Wicker)形狀,將其變更為設有翼端板的大型設計。成 功增加了下壓力(Down Force)。



【1996】◎Lancer Evo. IV
1996年推出的Evo. IV又有了重大的進化,除了車體結構大幅強化,並將引擎調轉180°以利車身配重,同時搭配全新的傳動系統。引擎本體仍為4G63,但首次裝上紅色的凸輪 軸上蓋,引擎內部組件大幅更新,更換新的進氣冷卻器與排氣系統,引擎馬力再提升10匹至280匹。


加速邁向EVOLUTION黃金時期 - Evolution IV
配合基礎車款LANCER系列進行全面車種改良,EVOLUTION IV針對動力系統、車體結構、懸吊系統等所有部位,進行了大幅的改良,可以說正全速衝刺邁向第2代EVOLUTION的目標。
NS反轉的動力系統全新呈現
EVOLUTION IV的動力系統雖然同樣沿用傳統的拉力賽引擎4G63,但其搭載方法為左右反轉。為了配合此改變,所有部件亦進行了調整。輕量化、素材製法的變更等,共有 18處進行了改良。渦輪增壓裝置採用雙迴旋管路設計(Twin Scroll),希望藉此提昇反應性與安定的低中速扭力。此外,自EVOLUTION III起開始搭載的2次空氣供給系統,在排氣歧管(Manifold)的各氣筒中分別設置空氣的導入路,改良成即使在市售車的狀態下,亦可產生動作而提昇 反應性。進氣冷卻器提昇了15%的容量,藉由這些變更,EVOLUTION IV實現了最大馬力輸出280ps,最大扭力36.0kgm的規格。 



新概念的驅動系統AYC與精雕細琢的底部結構(Footwork)
EVOLUTION IV的後差速器採用AYC(Active Yawing Control)主動力舵角掌控系統。這系統取代傳統的LSD,有效掌握車體動態,以避免極速過彎時的喪失幅度過大。此外,懸吊系統進行全面的改良。前輪 的形式採用支柱(Strut),將輪距(Tread)擴大了5mm。重新檢討Pick up點,使滾動中心(Roll Center)降低。後輪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變更,採用雙A臂(Double Wishbone)型的多連桿懸吊系統(Multi-Link)。吊臂類全部為鍛造,而上臂(Upper Arm)、橫樑(Cross Member)為鋁製。所有懸吊系統安裝部份是以球型接頭(Ball Joint)結合為前提而設計,可以看出這是專為WRC進行的設計。



增添美觀精緻度的空氣力學車體
以全新的 平台為基礎而展開的EVOLUTION IV之外型設計,由與傳統方法論全然不同的角度,重新檢討新的空氣力學。將揚力(Lift)設定為0,並降低空氣阻力,希望藉由上述改良,能夠有效冷卻空 氣的流動,獲得下壓力(Down Force),此設計是以為了包覆後車箱而設計的三角形(Delta)分叉為最大的特色。前半部(Front Section)方面,保險桿開口部和引擎蓋採用排氣口(Outlet)形狀,可藉由行車時的負壓,排放引擎室的熱氣。順帶一提,Cd值為0.30,同時 實現了零揚力(Zero Lift)。


【1997】◎Lancer Evo. V
1997年的Evo. V在視覺效果上有重大進化,首度採用誇張的暴龜輪拱設計,以容納新設計的懸載系統、Brembo對向4活塞煞車卡鉗、17吋OZ鋁圈,凶猛霸氣的前氣壩造型與雙片式後擾流尾翼,真正滿足Evo.車主期待的視覺張力。


進化肌肉暴力美學派 - Evolution V
與Victory的第一個字母相同的EVOLUTION V對採用WR Car規定的競爭對手之回應是,藉由加寬輪距的車體與新車體的成熟魅力,而達到驚人的性能提昇。
將重點放在扭力調校(Torque Tuning)的動力系統
雖 然最高馬力輸出維持280ps,但EVOLUTION V的最大扭力卻提昇了2kgm,達到38kgm。在WRC賽事中,藉由安裝節流器(Restrictor),由原本以高轉速、高馬力輸出為主流,轉變成以 由低轉速進行快速的Pick up、扭力特性的調校(Tuning)為主流,此經驗技術可以說是將活用的Setting回饋到V的引擎性能上。隨著扭力增強,亦提昇了冷卻系統的性能。 進氣冷卻器雖然與IV的尺寸相同,但採用大型的引擎冷卻散熱器(Radiator),配備2台自動灑水器(Water Spray)。 



變更底部結構(Footwork),展現超乎想像的直線操控性
隨 著輪距的加寬,底部結構進行了大幅度的變更,這可說是EVOLUTION V的一大特色。首先,由於裝上了車底擋板(Over Fender),而採用225/45R 17吋的輪胎。如此一來,煞車器方面,前輪採用Brembo製的17吋輪圈之對向4活塞卡鉗(4 Pod Caliper),後輪採用16吋輪圈之對向2活塞卡鉗等,而得到強大的制動力(Stopping Power)。懸吊系統方面,在前輪配備了曲度(Camber)調整功能,將避震器變更成倒叉式。後方則將滾動中心(Roll Center)降低30mm,以提昇靈敏的操控性能與接地性(Grounding Property)。自EVOLUTION IV採用AYC,EVOLUTION V更將前輪的螺旋式(Helical)LSD列為標準配備,同時兼顧牽引力(Traction)與回車駕馭性能。 



新穎的流線外形,魅力無法抵擋
做為WRC的代表車種,不斷充實性能來造就EVOLUTION的使命,在EVOLUTION V進化中可以一目瞭然。針對WR Car,將過去Group A規定中LANCER唯一的不利條件“輪距”加寬。前輪為1510mm,後輪為1505mm,由於前後輪皆設有積極膨脹的擋板(Over Fender),因此車寬幾乎達到規定的1770mm。空氣力學的車體亦進行了變更,前方採鴨式翼(Canard)形狀的大型保險桿(Bumper Extension)為其特徵。此外,承繼上一代的三角形(Delta)交叉尾翼,採用可調整角度的鋁製尾翼。

【1999】◎Lancer Evo. VI
1999年初發表的Evo. VI其實和前代Evo. V的差別不大,前氣壩內裝上面積更大的進氣冷卻器,後擾流尾翼也變得更寬更大,不過有了三菱WRC世界冠軍車手Tommi Makinen的3連霸加持,對性能買家更有說服力。
同年底Makinen第4個世界冠軍入袋,又推出Evo. VI Tommi Makinen紀念版,不僅性能和外觀再度進化,還有著三菱Ralliart的車身彩繪,宛若一輛WRC廠車讓你直接上路。


永不停頓的成熟技術 - Evolution VI
每當EVOLUTION向前進化一代,總會展現出新的風貌,VI在造就出亮眼外型的所有遺傳基因中,蘊含著追求成熟魅力的革新內涵。
以反應性(Response)與冷卻性(Cooling)為主題,充滿成熟的魅力
280ps、38kgm的數值雖然沒有變更,但 EVOLUTION VI加強了引擎性能,以追求更高的表現力與耐久性。活塞部位追加了循環機油的Cooling Channel,成功降低了活塞的溫度。可藉此抑制因熱而產生的變形,以縮短防護罩(Skirt),達成約7%的輕量化。此外,在RS方面,渦輪增壓裝置 的排氣側渦輪(Turbine Wheel)採用獨步全球的鈦鋁合金材質。將慣性(Inertia)減少50%,以提高反應性。此外,渦輪增壓裝置入口的口徑也由52mm擴大到 60mm,且為了降低吸氣溫度,因而重新改良引擎室內的配置,鉅細靡遺地展現成熟動人的風采,並發揮強悍的動力與性能。


追求更為卓越的抓地力(Road Holding)
懸 吊系統變更幅度很大。前方追求操控性(Handling)的直線反應(Linear Response),將球型接頭由過去的下臂(Lower Arm)移動到鉸鏈連接處(Knuckle),以降低滾動中心(Roll Center)。後方則將拖曳臂(Trailing Arm)、軸踵控制臂(Toe Control Arm)、下臂變更成鋁鍛造材質。下臂的車體側除了以球型接頭連接外,亦在橫樑上施以補強。在EVOLUTION V時代已經到達登峰造極境界的懸吊系統,VI時代的調校(Tuning)水準更加優異,抓地力更為卓越。 



由進化邁向深化的車體結構
自V時代起, 車體尺寸就沒有改變,主要特色在於水箱護罩加大(Fender Extension),VI亦直接承襲。但是,空氣力學的車體設計配合實戰更為精益求精。特別是耐熱對策更上一層樓,車牌基座(Number Plate Base)的移位(Offset)為其特徵。保險桿右側設置了油溫冷卻器(Oil Cooler)的進氣口與排氣口。尾翼將寬度縮小到WR Car尺寸。因此,為了得到同等的下壓力(Down Force)而加以雙翼化。上段與EVOLUTION V一樣,附有角度調整功能。此外,為了提昇車體平衡,將過去一體化具灑水功能的進氣冷卻器(Inter Cooler Spray)用槽與車窗清潔槽(Window Washer Tank)分離,而將後者移設到後車箱內。

黃金時期的結束 - Evolution VI T.M.E V-4
這是為了紀念駕駛LANCER EVOLUTION (Group A規格),於1999連續4年摘下WRC世界拉力賽桂冠(史上第一次)的 TOMMI MAKINEN 之偉業所推出的紀念車款。
以EVOLUTION VI為基礎,採用象徵WRC比賽用車的專用外觀設計、裝備及專用車內設計、裝備。而且,施以象徵TARMAC(柏油路) Stage、重視引擎與操控性兩方面反應性的專用調校(Tuning)。
外觀方面,省去大型前方保險桿上輔助燈類的常備裝 置,而採用強調空氣力學性能面的專用設計。標準配備輪圈係採用WRC比賽用車相同設計的17吋鋁製鋼圈。車內設計的色調方面,可以在選購配件中設定重現比 賽用車細部色調的特殊色調包裝 。車內設計除了WRC 比賽用車中採用的紅色基調車內色調外,亦採用繡有Tommi Makinen商標的專用RECARO製桶型座椅(Bucket Seat),握把(Grip)部採用配有紅色縫線(Red Stitch)的專用MOMO製方向盤(Steering Wheel)&排檔桿把手(Shift Knob),在黑色盤面上採用紅色文字設計的專用儀表板(Meter)設計。
行車性能是以EVOLUTION VI(RS)中設定的鈦鋁合金製渦輪雙迴旋管路設計(Turbine Twin Scroll) 渦輪增壓器(Turbo Charge)為基礎,將壓縮器側輪圈尺寸與翼形狀調整到最佳,在降低引擎吸氣溫的進氣導管(Air Intake Duct)全新設置在前方保險桿上。此外,亦採用降低排氣壓損與排氣音的專用大口徑尾管(Tail Pipe)之跑車滅
音器(Sports Muffler)、以及附有加強抑制高G過彎時燃料偏移的新形狀貯油杯(Reservoir Cup)之燃料槽等,使專用調校(Tuning)的效果更為顯著。懸吊系統亦將全高降低10mm,同時將前後輪的滾動中心(Roll Center)高度調整到最佳。此外,採用前上拉桿(Front Strut Tower Bar),並透過轉向齒輪比(Steering Gear Ratio)的加速化,使車體操控更加隨心所欲。

【2001】◎Lancer Evo. VII
2001年隨著WRC賽例的改變,三菱 Lancer的Group A廠車在賽事中敗給了新崛起Peugeot 206 WRC賽車,讓Evo. VII重新修正其產品定位,回歸道路用的性能房車路線。Evo. VII隨著一般Lancer車系的大改款,車身線條更富肌肉感,內裝質感也大幅提升,並首度推出左駕駛座的Carisma GT Evo. VII歐規外銷版。


21世紀的全新革命進化 - Evolution VII
VII的車體呈現全新風貌,流露更具競爭力的強豪氣魄
為了追求極限慓悍的戰鬥力,車體尺碼煥然一新
加長軸距(+115mm)、 加寬輪距(前輪+5mm,後輪+10mm)。為了提昇作為新世代超高性能4WD跑房車的性能,EVOLUTION VII變更了車體尺碼。但將引擎蓋和水箱護罩 (Front Fender Panel)等大型部材由鋼板改良成鋁製材質,同時將零件結構和形狀的細部改良成最佳狀態,實施徹底的輕量化。利用各種精心設計,克服大型化與充分追加補 強後所增加的重量。為了更快速地奔馳,且在運動性能中展現優異的反應性和收斂性,而成功地將重量增加降到最低。


以高剛性車體獨佔鰲頭、橫掃千軍
EVOLUTION VII為了追求終極完美的駕馭性能,自開發初期階段起,便針對高剛性車體結構施以徹底的電腦模擬。除了將車體骨架各部位加以輕量化外,亦有效地採用高達 20處結合部的補強材(Reenforcement)和追加焊接、上拉桿(Strut Tower Bar)等。進行這些調校(Tuning)的結果,使得車體尺碼雖然實現了大型化,但車體的抗扭剛性卻與過去的車種相同,在抗彎抗撓剛性方面,實際上提昇 了50%的強度。由於此強?的車體結構和輕量化,在崎嶇不平的險惡路段等各種行車場景中,EVOLUTION VII儘情發揮前所未有的高穩定性 



新世紀的EVOLUTION造就出新世紀的無限潛能
EVOLUTION VII將基礎車體大型化導致的重量增加降到最低,並實現2L引擎最強的扭力,而達成超越TOMMI MAKINEN EDITION的動力性能。此外,就運動性能面來看,亦實施了以下改良:加寬輪距、提昇車體剛性、採用ACD&AYC整合控制以提昇驅動力傳達 性、追求最佳的懸吊系統、設定專用輪胎...等,除了可降低轉向不足(Under Steer)特性外,亦可於高速轉向時得到更正確的反應,並實現收斂性,提昇過彎極限,所有操控安定性能皆凌駕過去的車種,將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至。由於不 斷追求進化,充分展現新世紀EVOLUTION精悍的氣質風格,駕馭性能傲視車壇、所向無敵。

【2003】◎Lancer Evo. VIII


2003年受到當時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的全球策略影響,Evo. VIII改成有中央鼻柱設計的新家族風貌,同時換上新的後擾流尾翼造型,在空氣力學上有更優異的表現。中華三菱也首次導入美規版Evo. VIII來台販售。


                                                  總代理第一次引進的EVO





【2005】◎Lancer Evo. IX


2005年Evo. IX問世,在Evo. VIII水箱罩上加入的中央鼻柱又被拿掉,前氣壩也經過重新設計,引擎採用了MIVEC可變汽門正時系統,動力輸出曲線更加平順,左座駕座海外版也比照日本國內右駕版採用6速手排變速箱。


去年下半年又追加了Evo. IX MR性能進化版,是繼2004年Evo. VIII MR之後,第2款掛上MR型號的Lancer Evo.。


EVO各個型號的渦輪~參考一下吧~~  1.2代的渦輪型號是TD05H-16G-7
3代是TD05H-16G6-7           ~   4.5代是TD05HR-16G6-10.5T
6~8代是TD05RA-15GK2-10.5T
另外...    6.5代(T.M.E)的渦輪是鈦合金製的   .....7代渦輪則是輕量化葉片!!! 

 本文的引用網址  //blog.xuite.net/cool0605blue/twblog/129167920/track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Lancer Evolution I(第1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
概覽
生產年份 1992年10月–1994年1月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D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速手排檔變速箱
尺寸規格
軸距 2500毫米
車身長度 4310毫米
車身寬度 1695毫米
車身高度 1395毫米
整備質量 1170-1240公斤
於1992年9月7日正式發布,並與同年10月開始限量販賣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I,基於參加世界拉力錦標賽的開發理念,以當時的三菱Lancer為基礎,換載型號為4G63T的2.0公升雙頂置凸輪軸16氣門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上三菱獨自開發的黏性連軸器VCU,及中央差速器組合而成的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此代Lancer Evolution的動力輸出在6000轉時,可達250匹馬力的峰值,並在3000轉時,即可爆發出31.5 kgm 峰值扭力,最高時速達228公里/時,其性能較之三菱Lancer有著質的飛躍。除動力部分外,其餘整車的性能配備也較三菱Lancer全面地進行了改良,以提高全車操控性,其中包括使用鋁合金引擎蓋,運動型懸吊系統,雙對向活塞剎車卡鉗,以及前輪的通風剎車碟等。
Lancer Evolution當時在日本當地造成了不小的銷售熱潮,在短短1年時間內便售出了5000台。為降低引擎排氣溫度的引擎蓋通風孔,以及配有高位剎車燈的粗曠大型尾翼,從此也成為三菱Lancer Evolution的最大的特徵。

Lancer Evolution II(第2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I
概覽
生產年份 1994年1月–1995年2月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E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510毫米
車身長度 4310毫米
車身寬度 1695毫米
車身高度 1420毫米
整備質量 1180-1250公斤
三菱汽車在1993年12月對三菱Lancer Evolution I進行了升級,通過分析其在世界拉力錦標賽的參賽經驗以及各項數據,進一步對引擎性能及懸吊系統進行了改良,並排除了第1代三菱Lancer Evolution轉向不足的缺點。
這代的4G63T型引擎通過改良排氣管壓力,以及依靠提升氣門揚程,峰值馬力提升至260匹,隨著動力的提升,5前速手動變速器的 1、2檔也改得更加緊密,3、4檔也採用了雙錐形同步系統。另外,通過改良離合器壓板的材質,提高了這代EVO變速器的操作及耐久性。輪胎尺寸也有上一代 的195/55R15加寬至205/60R15,因此後翼子板也進行了加寬工程。此外,輪距加大10毫米,前、後軸距又分別加大15毫米及10毫米,以改 善穩定性。懸吊系統加裝了防傾杆,精心改良了搖臂、避震器等,大大提升了此代EVO在彎中的極限性能,1.5向機械式限滑差速器的大膽採用也大幅提高了其 過彎時的可控制性。

Lancer Evolution III(第3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II

概覽
生產年份 1995年2月–1996年8月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E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 公升4G63T 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510毫米
車身長度 4310毫米
車身寬度 1695毫米
車身高度 1420毫米
整備質量 1190-1260公斤
1995年2月10日,三菱推出全新升級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III。此代三菱Lancer Evolution在引擎性能及空氣動力學等的方面,較之上一代,又有了明顯的提高及改善。
此款三菱EVO最大的改變還是在於外觀。全新設計的空動套件使其看起來煥然一新。在大幅改善並充分利用空氣動力學的 目標下,前車頭左右兩側加設了進氣孔,以改善剎車系統的冷卻效能。同時尾翼加大至與車體同寬,以確保更佳的下壓力。在動力方面,通過改良引擎活塞,將引擎 壓縮比從8.5提高至9.0,搭載全新設計的渦輪增壓器,以提高引擎在高轉速域時的動力表現。排氣系統管徑加大,降低回壓,使得此代EVO的引擎得以在 6250轉時,爆發270匹的峰值馬力

Lancer Evolution IV(第4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V (CN9A) - White
概覽
生產年份 1996年8月–1998年1月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N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510毫米
車身長度 4330毫米
車身寬度 1690毫米
車身高度 1415毫米
整備質量 1260-1350公斤
三菱Lancer平台在1996年進行一次大改款,當時一度有坊間消息傳出三菱Lancer Evolution就此壽終正寢,然而三菱汽車並未宣布退出世界拉力錦標賽。在1996年8月23日,三菱汽車發布了基於新型Lancer平台開發的第4 代Lancer Evolution。
增大的中央冷卻器、 工作效率更高的進排氣系統、雙渦流渦輪增壓器以及更高角度的頂置凸輪軸等,成功地將此代4G63T引擎壓榨出280匹的峰值馬力,峰值扭力暴升至 36kgm。除引擎的改良外,此代EVO採用前、後通風碟剎車系統,全新設計的密齒比5前速手動變速器,以及全新的多連杆懸吊系統,首次加入AYC系統, 再一次提高了全車的操控穩定性。而在外觀上,新加入的兩盞巨大的圓形霧燈、更為高聳的大尾翼以及16寸的OZ輪轂,使得此代EVO的戰鬥氣息更濃。此款新 世代進化車型,包含GSR和RS兩種版本,日本本土限量上市了6000台,因銷售反應熱烈而額外追加6000台,產量達12000台。

Lancer Evolution V(第5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V
Lancer Evo V.jpg
概覽
生產年份 1998年1月–1999年1月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P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 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510毫米
車身長度 4350毫米
車身寬度 1770毫米
車身高度 1405-1415毫米
整備質量 1260-1360公斤
1997年,世界拉力錦標賽公布了全新的世界拉力賽車分類等級,為此三菱汽車重新設計了Lancer Evolution並於1998年1月發布了第5代三菱Lancer Evolution。
此代Evo由於當時日本政府的馬力限制令,峰值馬力依然維持在280匹,雖然表面看上去引擎輸出的馬力沒有提高,但是三菱汽車小幅地提升了此代 EVO的引擎扭力輸出,峰值扭力提升至38kgm。在擴大渦輪排氣口,採用輕量化活塞,增大散熱器以及增大機油冷卻器的幫助下,此代EVO的動力輸出可謂 更趨完善。前懸吊系統也首次採用了倒立支柱式懸掛,前輪的剎車卡鉗也升級至Brembo的對向4活塞卡鉗。
當時限量上市6000台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V當時堪稱達到了完美並成熟的境界,但是進化的腳步卻並沒有就此打住。

Lancer Evolution VI(第6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VI
Evolution VI T.M.E
概覽
生產年份 1999年1月–2001年1月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P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510毫米
車身長度 4350毫米
車身寬度 1770毫米
車身高度 1405-1415毫米
整備質量 1250-1360公斤
1999年世界拉力錦標賽公布全新規則,規定參賽車輛的空動套件,必須在車體的範圍之內。為迎合新規定,三菱傾盡全力,在消除前保險槓及尾翼的突出部分的同時,而不影響其引擎冷卻效能和空動性能。車輛改善升級的主要方向,也從動力轉移至其耐久性。首先是活塞使用冷卻槽方式,即利用機油循環於各活塞頂部,來冷卻活塞並提高引擎缸體承受爆震的極限。這種方式使得機油溫度大幅上升,氣冷式的機油冷卻器規格也進一步加大,同時車頭部分也採納了從前保險槓的進氣口吸入冷空氣,並從側面排出熱氣的設計,加上改良的冷卻管路,增加散熱液循環量,大大增進整個引擎的冷卻效率。此外,機油底殼形狀也加以改良,以應對機油溫度的大幅增高。
此代EVO的RS車型率先採用了鈦鋁合金的渦輪增壓器。由於鈦鋁合金的渦輪葉片十分輕巧,不但減少其工作時大約50%的迴轉慣性力矩,同時也改善了引擎輸出反應的靈敏性。而傳動系統方面,離合器因需要承受引擎強大的扭力輸出,而進一步升級。雙板式離合器開始成為RS車型的選用配置,其通過使用耐久性優異的超耐熱硬度合金材質,可承受最大傳動扭力是傳統離合器的1.3倍。
懸吊系統方面,此代EVO變更了懸吊的幾何角度,並降低防傾杆中心高度,增加輪胎接地性能。車體後方不單是傳統的鋁製懸樑,連後搖臂、拖曳臂、傳動軸等也均全部改用鍛造鋁材,以實現輕量暨高剛性的目標。
車體補強作業亦是歷代EVO以來最嚴謹的,前後車窗的周邊以及後行李箱的周邊大約增加了總共130個焊接點,引擎室內的鋼板厚度也得到加厚,並在其接合處使用工業膠水實現二次補強,整車車體的剛性得以有更長足的進步。

Lancer Evolution 6 WRCAR

為符合世界拉力錦標賽GROUP A的參賽規範所推出,並限量生產2500部的市售版。採用直四渦輪引擎,馬力達到290匹,扭力52kgm

Lancer Evolution 6.5

隨著三菱拉力車隊的車手托米·馬基寧四 次蟬聯世界拉力錦標賽的車手冠軍,三菱Lancer Evolution當時在世界各地聲譽也如日中天,並開始出口銷往英國等地區。限量7000輛的Lancer Evolution VI T.M GSR早早地被搶購一空。三菱汽車與2000年發布了一款托米·馬基寧的紀念版EVO——三菱Lancer Evolution 6.5

Lancer Evolution VII(第7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VII
Evolution VII WRC
概覽
生產年份 2001年1月–2003年1月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T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 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5前速自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625毫米
車身長度 4455毫米
車身寬度 1770毫米
車身高度 1450毫米
整備質量 1320-1400公斤
隨著三菱Lancer車系的再一次全面大改款,三菱Lancer Evolution再一次成為車迷討論話題中的焦點,三菱Lancer Evolution VII會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眾說紛紜。此代EVO在2001年1月26日正式發布。
此代EVO以全新改款的三菱Lancer Cedia為設計基礎,車頭部分大致維持該車系特有的風格,雖然引擎蓋上方的盾形散熱口以及向外拱出的前後翼子板看起來更加霸氣,尾翼的設計也由上一代 EVO的雙層式回歸至單層設計,但整車的戰鬥氣息較之前代卻略有減弱。但其金屬質感的中央控制台、MOMO代工的跑車方向盤,還有RECARO專為其設計 的桶式賽車座椅使得此代EVO的內裝方面凸顯出了濃烈的戰鬥氣息,非常地具有運動風格。
在動力系統上,此代Lancer Evolution依然沿用型號4G63T的2.0公升雙頂置凸輪軸16氣門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且仍然受制於日本政府280匹馬力限制的法令,進化方向再一次朝扭力輸出方面發展,在渦輪增壓器、散熱系統的改良與凸輪軸中空設計等零件輕量化改良之後, 在3500轉是可壓榨出39.0公斤/米的峰值扭力。不過相當可惜的是,此代EVO並沒有如車迷所預期的那樣配備上6前速手動變速器,仍然使用當時已略顯 落後的5前速手動變速器,雖然如此,三菱汽車卻令人驚喜地在此代EVO上搭載了全新開發的ACD(Active Center Differental)主動式電控中央差速器,以電子方式控制每個車輪的扭力分布,再搭配上原有的AYC(Active Yaw Control)主動式偏向控制系統,在路感的回饋以及彎道循跡性能的表現上有了大幅的提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車在XBOX一代的遊戲"世界街頭賽車2"中出現

Lancer Evolution VIII(第8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VIII
2005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VIII MR (US Spec) at Dvx cnceal's Gap, North Carolina
概覽
生產年份 2003年1月–2005年3月
(2004年2月-2006年8月MR)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T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6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625毫米
車身長度 4490-4535毫米
車身寬度 1770毫米
車身高度 1450毫米
整備質量 1320-1410公斤
三菱汽車在2003年對Lancer Evolution再一次進行了革新,此代Lancer Evolution VIII標配了17寸的Enkei輪轂以及Brembo的剎車系統進一步的強調其操控性能。引擎動力輸出依然維持在280匹並搭配飽受病垢的5前速手動變 速器,不過,三菱汽車這一次為了將三菱Lancer Evolution成功導入美國市場,並與速霸陸Impreza WRX STI在 北美市場一決高下,將一款全新設計的6前速手動變速器引入到了主要針對北美市場的MR版本中。原來的GSR與RS版本依然維持以往的配置標準,而MR版本 的配置可謂更極端的運動化,除開搭配6前速手動變速器,17寸的BBS輪轂,鋁合金車頂,Bilstein的避震器以及前橋的限滑差速器令其性能得到極盡 的發揮。
此代Lancer Evolution更在英國市場發售了多個特別版本,包括FQ300,FQ320,FQ340,以及FQ400。坊間流傳FQ代表英文"F**king Quick",雖然這種說法沒有得到三菱汽車的官方回應,但由各個FQ版本帶來的300匹,320匹,340匹,以及400匹的馬力來看,三菱的 4G63T引擎已然開發到了極致完美的境地。特別是FQ400的引擎輸出升功率達 到了大約每公升輸出200匹(151.3千瓦)馬力。這款只在英國發售,並且售價高達4萬7千英鎊的FQ400,可以輕易的在3.5秒內將重量達1450 公斤的整車加速至60英里。當年英國的著名汽車電視節目Top Gear曾對這款FQ400做了賽道測試,1分24秒8的成績僅僅落後藍寶基尼Murciélago約1.1秒。
作為第一代出口至美國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三菱Lancer Evolution VIII與其宿敵速霸陸Impreza WRX STI的競爭擴大至北美市場,競爭局面也進一步白熱化。
順帶一提,HKS把三菱Lancer Evolution VIII大幅度改裝成三菱CT230R EvoVIII,並打破了多個賽道的舊有記錄。

Lancer Evolution IX(第9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X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X MR
概覽
生產年份 2005年3月–2007年10月(2006年8月-2008年底MR)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T9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G63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6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625毫米
車身長度 4490毫米
車身寬度 1770毫米
車身高度 1450毫米
整備質量 1310-1490公斤
三菱汽車於2005年3月3日,在日本發布了第9代Lancer Evolution,即Lancer Evolution IX。此款Lancer Evolution也在當年的日內瓦車展及紐約國際車展中亮相發布。這一代Lancer Evolution依然沿用了4G63T的引擎,卻新引入了三菱全新開發的MIVEC技術(三菱的可變氣門正時技術),使之引擎輸出的峰值馬力達到291 匹以及392牛米的驚人扭力峰值。而在日本市場,亞洲市場以及歐洲市場發售的車型,引擎的峰值馬力在維持280匹不變的情況下,峰值扭力提升至400牛 米,其中RS版本及GT版本的峰值扭力輸出更達407牛米。
此代三菱Lancer Evolution由於三菱汽車決心傾力在美國市場與速霸陸Impreza WRX STI一較高下,幾乎將全線版本引入美國市場,其中包括GSR,RS,SE,以及MR版本。
同上一代EVO一樣,Lancer Evolution IX也在英國發布了FQ系列版本,包括FQ300,FQ320,FQ340以及MR FQ360
三菱汽車的兩件獨家密器,較上代EVO進一步改良更新的ACD系統和AYC系統將此代EVO的操控性發揮得淋漓盡致。ACD系統增強路感回饋,負責 控制舵角和車速,並根據駕駛者踩踏油門的變化提前做出反應,於此同時,ACD系統所感測到的資料再傳給AYC系統,當ACD系統將滑移減到最小的時 候,AYC系統就會給予車輛最大的轉向值訊息,二者搭配的可謂天衣無縫。

Lancer Evolution IX Wagon

此代Lancer Evolution IX在日本限量發布了2500輛5門Lancer Evolution IX Wagon車型。除車體結構不同外,性能以及內部配置均與4門版相同。


三菱Lancer Evolution FQ-360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X Wagon

Lancer Evolution X(第10代)

三菱Lancer Evolution X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X (US)
概覽
生產年份 2007年10月-2016年
車身及底盤
動力布局 前置引擎 / 全時四輪驅動
汽車平台 CZ4A
動力系統
引擎 2.0公升4B11T雙頂置凸輪軸 16v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變速器 6前速TC-SST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
5前速手動變速器
尺寸規格
軸距 2650毫米
車身長度 4495毫米
車身寬度 1810毫米
車身高度 1480毫米
整備質量 1420-1600公斤
2005年,一款名為三菱Concept-X的概念車在第39屆東京車展車展亮相,這款由著名汽車設計師奧默·哈里霍季奇在 三菱汽車歐洲設計中心設計的概念車,即是日後第10代三菱Lancer Evolution——三菱Lancer Evolution X的藍本車。三菱Lancer Evolution X,就是經過修改隨後於2007年亮相北美國際車展的三菱Prototype-X概念車而來的
這代EVO使用了三菱汽車全新設計的,型號為4B11T的2.0公升全鋁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引擎輸出由市場不同和調校得略有區別。另外,由於三菱汽車銷售業績在市場上節節敗退,此代EVO提供的各個版本較少,北美市場最初只提供了GSR和MR兩個版本。
Lancer Evolution X較上一代EVO,改動頗大,其中包括MR版本的Lancer Evolution X搭載了一款名為"TC-SST"的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GSR版本仍然搭載密齒比5前速手動變速器),三菱汽車RISE安全車體的使用,以及採用了三菱 汽車進一步改良的四輪驅動系統——S-AWC。通過三菱汽車公布的S-AWC的技術信息來看,S-AWC四輪驅動系統可以將引擎輸出的扭力以需要的比例在 任何時候傳送至任何一個輪胎上。
三菱Lancer Evolution X於2007年10月1日在日本本土發售,2008年1月在美國發售,同年2月在加拿大發售,隨後5月與英國發售。
Lancer Evolution X的評價不俗,可是銷量不斷下跌,加上三菱汽車有意淡出性能車市場,於近年已經傳出停產後不會再有新型號的消息。2014年,Lancer Evolution X不再提供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版本。2015年,發表Lancer Evolution Final Edition,並計劃於2016年完成交車,當第1000台日規、第1600台美規、第150台澳規Lancer Evolution Final Edition出廠後,Lancer Evolution正式完成歷史任務。

日規版本

三菱全新開發的,型號為4B11T的2.0公升全鋁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在6500轉的轉速時可以爆發280匹的馬力,3500轉時輸出422牛米的峰值扭力(2009年款的車型,引擎的峰值馬力輸出被上調至300匹)。可在4.8秒內完成時速從靜止加速至100公里。
  • RS - 標準配備5前速手動變速器,16英寸輪轂。
  • GSR - 標準配備大尾翼,5前速手動變速請或選配6前速TC-SST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尺寸為245/40R18的橫濱輪胎及Enkei出產的18英寸的12輻合金輪轂,Brembo剎車系統,S-AWC主動式電控四輪驅動系統。
  • GSR-Premium - 在GSR版本的標準配置基礎上增加了Rockford Fostgate的豪華音響系統,MMCS人際交互系統(包括30Gb容量的硬碟,7英寸的顯示屏及衛星導航系統)。
  • GSR Ralliart Edition - Lancer Evolution X的特別限量版之一,馬力峰值上調至304匹,並配備由三菱汽車拉力部門特別設計的5前速手動變速器,黑色的三菱Ralliart的18英寸輪轂,以及與FQ系列相似的空氣動力套件。

美規版本


2010芬蘭拉力賽EVO X (Hayden Paddon)

2010芬蘭拉力賽EVO X (Paulo Nobre)

引擎的峰值馬力在6500轉時輸出295匹,在4400轉時輸出407牛米的峰值扭力。
  • GSR - 在日規版GSR的基礎上配備一款小尾翼,並且只有5前速手動變速箱可供選擇。
  • MR - 標配6前速TC-SST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Bilstein的避震器,Eibach的減震彈簧,HID頭燈,RECARO出品的桶式賽車座椅以及BBS出品的18英寸合金輪轂。
  • MR Premium - 在MR的配置基礎上增加了Rockford Fostgate出品的音響系統及MMCS人際交互系統。

英國版本

引擎輸出與日規版本調校相同。
  • GS - 即日規的GSR版本。
  • GSR - 同日規的GSR-Premium。
  • GSR SST - 搭配6前速TC-SST雙離合半自動變速器。
以下為在英國發售的特別版本:
  • FQ-300 - 峰值馬力為295匹@6500轉,峰值扭力為407牛米@3500轉。在4.7秒內即可完成時速0至100公里的加速。
  • FQ-330 - 峰值馬力為329匹@6500轉,峰值扭力為437牛米@3500轉。在4.4秒內即可完成時速0至100公里的加速。
  • FQ-360 - 峰值馬力為359匹@6500轉,峰值扭力為492牛米@3500轉。在4.1秒內即可完成時速0至100公里的加速,售價三萬五千四百九十九英鎊。
  • FQ-400 - 峰值馬力達403匹@6500轉,峰值扭力達524牛米@3500轉。在3.8秒內即可完成時速0至100公里的加速,售價四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英鎊,並限量發售100台。
  • FQ-440 - 峰值馬力達440匹@6800轉,峰值扭力達558牛米@3100轉。售價五萬英鎊,並限量發售4000台。

歐規版本

引擎輸出與美規版本調校相同,並只提供GSRMR版本。

澳洲版本

引擎輸出與美規版本調校相同,提供GSRMR及一款名為Bathurst Edition特別版。
  • Bathurst Edition - 澳洲限量發行500台,峰值馬力為336匹,峰值扭力為436牛米。

東南亞市場

菲律賓

同美規版本。

馬來西亞

只提供MR車型。2009年做為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的高速公路巡邏跑車。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8%8F%B1Lancer_Evolution